4月7日下午,我校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人文美育教學團隊教師及工科專業學生代表一行10人,走進上海戲劇學院昌林路校區,與上戲電影學院師生共同開啟了一場别開生面的《主持人語體藝術》美育實踐課。這場跨越學科邊界的藝術課堂,讓工科學生在語言與情感的交融中,深切感受美育的獨特魅力。
課堂上,上海戲劇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博士生導師董健教授以“紅色家書的聲音演繹”為主題,通過理論講解與現場示範,生動展現了如何用語言藝術還原文字背後的情感溫度。她帶領學生們解析《趙一曼緻子書》《鐘志申緻兄長書》等紅色家書文本,從語氣的抑揚頓挫到情感的層次遞進,從“用聲音畫畫”的具象化表達,到“情感色彩飽和度”的細膩處理,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彰顯着語言藝術的專業性與感染力。上戲學生們的誦演張弛有度、聲情并茂,将在場師生瞬間帶入革命先烈書寫家書時的曆史場景,讓紙面上的文字化作可觸可感的精神力量。
作為課堂互動環節,我校機械工程專業學生李同學、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王同學等現場即興朗誦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選段及古詩《春江花月夜》。董健教授針對工科學生的語言特點,從發聲技巧、情感表達與文本理解等方面進行了細緻點評:“工科生的邏輯思維優勢讓語言結構更清晰,但要注意語句重音的層次感、聲音的松弛度,還要有角色代入感。”精準的指導讓學生們直呼“茅塞頓開”,計算機專業學生陳同學表示:“原以為語言表達是‘文科生的專長’,沒想到工科生嚴謹的思維與藝術的感性可以這樣巧妙結合,今後在科創答辯、學術彙報中也能更有感染力。”在這堂課上,工科生的理性思維與藝術的感性表達相遇,嚴謹的邏輯與靈動的語言共振,美育的種子已在跨界融合中悄然生根。課程尾聲,上戲學生以壓軸形式呈現了全國第六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 “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國賽一等獎作品《那一年,中國青年正十八》。表演者們用極具張力的舞台語言和沉浸式演繹,回溯了百年前中國青年在時代洪流中勇擔使命的奮鬥圖景,青春之聲激蕩教室,讓在場師生透過聲音的力量觸摸到曆史的溫度。随後,兩校師生共同朗誦了《可愛的中國》選段,铿锵的聲音在教室中回蕩,将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人文美育教研室主任田萍在課後交流中談到:“此次跨校美育實踐是我校‘工科+人文’培養模式的創新嘗試。工科教育注重理性思維,而美育能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兩者的融合正是培養‘全人格’人才的重要路徑。”人文美育教學團隊青年博士王澤宇表示:“董健教授的課堂不僅是藝術技法的傳授,更是通過紅色題材傳遞家國情懷,讓美育與德育實現了深度融合。”上戲電影學院青年教師李澤鵬也表示,期待未來與我校在藝術通識教育、跨學科工作坊等領域開展更多合作,推動“專業藝術教育”與“公共美育”的雙向賦能。
據悉,我校近年來持續推進“大美育”體系建設,通過“黨建共建促進學科建設”“藝術名家進課堂”“跨校藝術工作坊”“科創+藝術”跨界項目等多元形式,構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新格局。
美育是心靈的對話,更是素養的浸潤。當工科生在藝術課堂上學會用聲音傳遞情感,用語言觸摸曆史,教育的本質便在學科交融中得以彰顯——培養“既有科技理性,又有人文情懷”的時代新人,正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
供稿:人文美育教研室
審核:董雪靜、吉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