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通識大講堂—“春江花月夜”詩樂導賞會成功舉辦

發布者:劉續騰發布時間:2025-05-22浏覽次數:10

515日上午,臨港校區330會議室化作傳統文化的立體課堂,由教務處、校友會主辦,通識教育中心和徐冰音樂力工作室聯合承辦的月河通識大講堂——“春江花月夜”詩樂導賞會生動開講。學校黨委副書記朱洪春,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對外聯絡處副處長張躍輝,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人文美育教研室教師及各專業學生代表在民樂雅韻與詩詞哲思中感受美育浸潤。

樂境解碼:十段琴音繪長卷

學校校友、資深音樂媒體人徐冰攜上海古凡交響樂團演奏家任麗子、戴子凡,生動演繹了《春江花月夜》的十個樂段。從 “江樓鐘鼓”的醇厚開篇到 “欸乃歸舟”的悠遠收束,演奏家們将旋律線條與文化意象娓娓道來,讓傳統民樂的張力在現代空間中自然舒展。随後兩位演奏家用揚琴和笙合奏了《望春風》,以絲竹相和的細膩肌理,勾勒出東方美學的含蓄意境。

器韻傳薪:互動對話探淵源

在樂器文化分享環節,任麗子追溯了揚琴自波斯傳入的千年流變,戴子凡解讀了笙作為我國民族樂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聲的樂器的獨特性。兩位演奏家以實物演示與曆史脈絡交織,讓青銅紋飾上的樂器圖騰化作可觸的文化記憶,現場師生在問答中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詩心觀照:文史哲思照古今

吉文斌教授談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月夜為時空載體,通過"景—情—理"的層遞結構,展現宇宙永恒與生命短暫的哲學思辨,将個體離愁升華為人類共通的時空感悟。其突破宮體詩藩籬,以清麗意象與深邃哲思開創唐詩新境,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作為初唐向盛唐過渡的典範,該詩在詩歌意境開拓、抒情深度及生命意識覺醒等方面具有裡程碑意義,奠定了盛唐氣象的美學基調。

董雪靜教授從隋唐詩歌轉型切入,解析《春江花月夜》的文學價值以及中國古代文學和音樂如影随形的密切關系。她指出,這首 "孤篇蓋全唐的傑作,既承載着初唐文人對宇宙人生的哲思,更開創了詩歌意境營造的新維度。其“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特質,恰與傳統美學中的留白藝術形成跨媒介呼應。

美育潤心:理工校園的人文漣漪

當揚琴的清越與笙管的渾厚漸歇,會場餘韻悠長。這場融音樂導賞、文史講解、互動體驗于一體的文化盛宴,不僅是一次傳統藝術的當代轉譯,更是我校美育工作的創新實踐 —— 在理工語境中搭建人文橋梁,讓《春江花月夜》的千年月光,照亮新時代青年的審美認知與文化自覺。活動尾聲,有學生表示: “從樂器構造到詩歌意象,原來傳統文化的肌理如此精妙。”正如學校在美育實踐中始終堅持的理念:當科技思維與人文精神形成和聲,才能培養出既具專業深度、更有文化厚度的時代新人。此次導賞會的餘音,正化作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動注腳,在育人征程上譜寫出更動人的篇章。

徐冰音樂力工作室”項目由校友、客座教授、資深音樂媒體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徐冰發起,由校友、上海絲凱依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明捐助設立,緻力于将音樂體驗和音樂實踐活動引入我校,把音樂魅力轉化為校園文化軟實力,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通過組織我校學生開展各類音樂文化活動,組織校内外藝術團體請進來、走出去,在校内外進行藝術演出、藝術研讨、藝術比賽、藝術培訓等活動,提升我校大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藝術表演能力、藝術創新能力,讓學生們在藝術中體驗、感悟、分享、創造美好人生,助力學校提高“卓越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綜合素質。


供稿: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人文美育教研室

審核:董雪靜、吉文斌


Baidu
sogou